今天是
网站首页机构设置政策制度项目管理学术活动科研成果研究机构下载中心

 通知公告

 
关于申报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17年度教...
关于征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选...
关于开展2017年度陕西省艺术...
2017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新闻动态

 
?陈爱民校长应邀参加中国民...
我校荣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
我校3项课题获2017年度陕西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提高高校...
孙黎明书记在中国民办教育协...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科研>>学术科研>>学坛新论>>学科前沿>>正文
水下永动机器人现身
2017-12-21 17:38   审核人: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付毅飞)记者20日从中船重工集团获悉,我国研制出国内首个深海型海洋温差自供能漂流浮标样机,在理论上实现了“水下永动机器人”。其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将用于全球海洋观测计划(Argo计划)。

Argo计划旨在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全球海洋上层(从海面到2000米深度)的海水剖面资料。该计划构想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个经纬度布放一个浮标,由数千个浮标组成庞大的海洋观测网,测量海水温度、盐度、压力等。

这种浮标需具备成本低、寿命长、不易损坏、无需日常维护等特点,才能长期稳定获取海洋资料。但目前的浮标全部采用锂电池供电,成本高,工作寿命只有3至5年,失效后还会造成污染。

为了给设备“延寿”并降低污染,科学家产生了借助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想法。据中船重工710所高级工程师田振华介绍,海洋中蕴含着巨大能量,以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形式存在。其中,温差能是利用水体垂向温度差异汲取能量,其在全球海洋能中储量最大,具有可再生、清洁、输出波动小等优点,尤其适合在大洋中做垂向运动的Argo浮标。但该能源转化技术超前、难度极高,涉及材料、控制、机电、系统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

作为国内唯一通过Argo组织认证的浮标供应商,710所联手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历经4年攻克了海洋温差发电、相变点控制、相变管储能等关键技术,取得多项专利。制成的浮标样机可以搭载CTD(温盐深)、溶解氧、pH、声学、光学等传感器。其核心技术可为我国海洋探测装备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作者:付毅飞

关闭窗口
28365365 科研管理办公室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28365365西楼3003室 联系电话:029-88731331、88731559 E-mail: kyc1331@163.com